“認認真真做餅,踏踏實實做人”是黃遠堂鳳梨酥創始人黃遠堂一直以來的做人理念,而“做好的餅”則是他自始至終的追求。一直以來,黃遠堂對于烘焙就有莫名的執著,從小時候就對烘焙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他成年之后,受到遠房叔公的影響,一次接觸到了真正的烘焙工藝,起初是在糕餅店做暑期工。因為當時時代比較落后,所以仍是學生的黃師傅沒有機會親自上手操作,只能先學著手工打煤,以烘烤的方式進行產品的制作。
早期的臺灣有嫁大餅的傳統習俗,因為時代落后所以只有辦喜事的時候才能吃到大餅,還是不大的那種。為了更好的發展烘焙,讓人們在平日里也能吃上糕餅,黃遠堂就想著研制小一點的餅。直到1968年,臺灣種植的鳳梨滯銷,于是他萌生了制作水果餡料的想法,將鳳梨制成內陷包入大餅,于是形成了鳳梨酥的雛形。1968年,一代鳳梨餅由此誕生,黃遠堂不斷研制,鳳梨酥一代代更迭,在不斷的改良過程中,進行大餅到小餅的嘗試。
黃遠堂鳳梨酥在日本吃到了好吃的桃酥,于是將酥皮方法融入鳳梨餅,研發出了如今風靡臺灣的“黃遠堂鳳梨酥”品牌。鳳梨酥的出現是黃師傅經過多次完善和改良的成果,從大餅到小餅再到酥餅的演變,黃遠堂鳳梨酥才能成為今日盛行的“伴手禮”。600G到25G,見證時代的演變與鳳梨酥的誕生。從臺灣到大陸,追求認認真真做餅,做好餅的黃師傅,2012年將臺灣的好味道帶到了鼓浪嶼,低調做人,認真做餅是我們一直的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