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已有餐飲網點400萬個,超大規模企業涌現,有11家企業的營業額超過10億元,有34家企業的營業額超過5億元,其中前靠前的營業額達到336.76億元,同比增長18.4%,占百強營業額總量的近五成,達到49.34%,百強企業的整體規模穩步提升,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強。分析發現連鎖餐飲業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和大城市,但是向西部地區和中型城市滲透速度在加快[2]。
較早出現于德國,英語稱為“quickmeal”或“fastfood”。引入之后,中文名稱就叫“快餐”,即烹飪好了的,能隨時供應的飯食。其實通常我們所說的“快餐”準確地來說應該叫中式快餐,俗稱盒飯。它是中餐吸收外國飲食文化而形成的飲食方式。它以明快、方便、節約的顯著特征走進了千家萬戶。
唐代市場有一種叫“立辦”的酒席,這“立辦”,便是唐代的快餐。據李肇的《國史補》記載:唐德宗臨時召見吳湊,任命他為“京兆尹”,而且要他立即赴任。吳湊在上任前,邀請親朋好友家中聚餐,雖然時間很緊迫,可是接到邀請的客人到來時,酒宴已在桌上擺好了。有些客人大惑不解,吳府的人回答道:“兩市日有禮席,舉鐺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饌,可立辦也。”到了宋代,在東京、杭城等地,市場上有一種比比皆是的叫“逐時施行索喚”和“咄嗟可辦”的餐飲,如同今日所謂的方便快餐了。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快餐已經成為白領主流午餐,并且快餐樣式也逐步演化升級,不僅注重營養的平衡,其樣式也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