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包括中棒、傘骨、傘面及傘把,其中傘骨和傘把是非常重要的兩個配件。早前的傘骨為了體積小重量輕,都是由薄鐵片沖制成U型斷面的金屬傘骨,其傘骨的支撐部與拉桿間的樞接部是以U形支撐部上的沖孔再鉚接樞接部而構成;這種傘骨存在如下問題,一是抗沖擊力弱,尤其是當自動傘開傘時,來自于開傘彈簧的巨大沖擊力,其支撐部和樞接部都極易變形;二是傘骨遇雨水浸蝕極易銹化,使自動傘的使用壽命縮短。
因此,實心強化塑料傘骨便應運而生,強化塑料傘骨的支撐部的截面呈圓形,具有抗應力強度高優點,其樞接部與支撐部一次注塑而成也不存在兩者分離的隱患,一時間頗受市場的青睞,但其缺點為體積較大,使傘具收傘后的外周體積變小不易,造成強化塑料傘具收藏及運輸上的不便,且增加包裝及運輸成本。
為了解決實心強化塑料傘骨存在的問題,人們又發明了復合傘骨,復合傘骨的支撐部的支撐部選用重量輕和抗折性能好的材料制成,如采用碳纖維或玻纖材料預先制成實心的支撐部,然后采用注塑的方法在支撐部上成型樞接部,用這種方式制成的傘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的優點,但是,存在樞接部與支掌部連接不牢的問題,當傘具遇到大風時,傘骨的樞接部與支掌部容易脫離;為了加強樞接部與支掌部的結合強度,現在人們通常采用的辦法是在支掌部與樞接部連接的部段設置凹槽或凸起,增加樞接部與支掌部結合力來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改進的方式,雖然可以提高樞接部與支掌部的結合強度,但是,它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樞接部與支掌部的結合不牢的問題。
對于雨傘的另一個配件—傘把,當傘把的一端為注塑而成的連接部,另一端為注塑而成的封頭時,也存在與傘骨類似的連接部與傘把主體結合不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