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嫣,女,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博士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后,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全國健康家庭聯盟健康傳播大使。研究方向:可持續農業與公平貿易,國內公費去美國務農的學生,原小毛驢市民農園名譽園長。現為分享收獲CSA項目創始人與負責人。社區支持農業和可持續農業的重要推動者。
2006年進入人民大學讀農村發展專業博士,在讀期間調研了幾十個鄉村,在學習中逐漸形成了對鄉村發展的基本觀點。2008年受資助到美國某生態農場實習,期間開始反思工業化農業與傳統農業的關系。2008年年底回國后著手參與小毛驢市民農園籌備,并在2009年作為國內社區支持農業(CSA)模式發起人,引發了社會各界對社區支持農業廣泛的關注。2012年創辦分享收獲(北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現在社區支持農業(CSA)模式的項目在全國已經有300-500家。
CSA是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的簡寫,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一種農產品貿易形式。種植季節之初,消費者(份額成員)預付給農民這一年種植,等于變成了農民的股東與農民共同承擔種植過程中;農民則要使用生態可持續的種植方式,食品的安全。沒有中間商環節,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農民增加,消費者得到了有機的農產品。CSA早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從瑞士和日本發源的,在八十年代傳到美國。
“它的目標是實現‘永續農業’,強調生態系統的自我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石嫣說,為實現這個目標,農場進行嚴格的垃圾分類,其中儲存可以變成土地肥料的垃圾,比如爛掉的菜和吃剩的食物,經過一年的發酵后方可使用。而平時種菜的水全部用從屋頂收集的雨水。
給份額成員的份額運送每周一次,所有箱子器皿都循環使用。在一次運送蔬菜過程中,因箱子里的蘆筍受凍變色。尼克非常著急,他們給已送貨的家庭一一打電話表示歉意,然后又把沒有運送的蘆筍換成新鮮的。“在這種經營模式中,誠信是高的原則,也是低的底線,共享成員只有信任農場,農場的經營才可能繼續。”石嫣總結道。